南宋 夏圭(传)临流抚琴图47x49

小图:↓
查看大图 查看相似
南宋 夏圭(传)临流抚琴图47x49

《临流抚琴图》是宋代夏圭创作的扇面画。


中文名 宋夏圭临流抚琴图 


创作年代 宋代 


作    者 夏圭 


现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类型 扇面画 


规    格 25.5X26厘米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山得水一活”,水是山的眼睛,关乎画面的神采,最难画活。宋代的山水画中多以密致的线条勾出水纹,如现存李唐的《江山小景图》、马远的《水图》等都是以工致的笔法画出水纹。在这幅画中,溪水则以简练的线条勾勒,部分留白,盘曲掩映,时隐时现,难觅其踪,表现出流水的清澈和流动感。夏圭是善于在绘画中“用虚”的大师,在这幅画中,他利用了留自来表现江山湖泊的辽阔深远,虽未着一笔,却能“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画中的人物也很有特点,没有过多地描绘细节,而是注重表现身体的动势,笔简而神全。抚琴者似在弹奏,让人不禁联想到琴声的悠扬。

作为一个欣赏者,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的是画面的内容和技法的运用,往往忽视了绘画材料本身。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画面的效果和气氛的营造,一方面取决于画家的精神境界和绘画技巧,另一方面取决于绘画的材料即媒材。唐、宋时期绘画尚用绢,至明末,画家皆用熟纸。夏圭此画作于熟绢之上,绢本细腻的质地适于表现笔墨的流利劲健,他充分利用了绢的特性,笔势纵横生动。

元代庄肃的《画继补遗》中评价夏圭:“画山水人物极俗恶。宋末世道凋丧,人心迁革,圭遂滥得时名,其实无可取,仅可知时代姓名而已。”此论可谓偏颇至极。夏圭的山水画,用笔外露,非是缺点,而是其特点。夏文彦《图绘宝鉴》称赞夏圭说:“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宋代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它来源于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并非是抛弃自然的笔墨游戏。如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提到画家对待绘画用“敬”的态度“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必神与俱成之”、“必严重以肃之”、“必恪勤以周之”,不可“以轻心挑之”、“以慢心忽之”。夏圭正是以这种敬业的精神以及“心源”颖悟,在方寸之内,写出如此之大气象、大境界。

宋、元以后文人画开始居于画坛的主流地位,夏圭的山水画不断遭到文人画家不公正的指责和排挤,虽偶有师法者,但已是落日余晖,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然而被文人画家“嗤之以鼻”的夏圭的山水画却跨越了国界,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绘画,出现了周文、雪舟等一批绘画大家,纷纷模仿夏圭的山水画。


《临流抚琴图》是画家夏圭创作的一幅作品,该图是国家一级文物,图中绘一高士临流而坐,气象萧疏,意境深远。

墨笔急扫之后,迅速以水笔接染,笔墨衔接自然,一气呵成。由于墨与水的使用恰到好处,使得整幅画面颜色透亮,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画树木,得其形而又取其势,意笔写出枝干,偃仰屈曲,苍健老硬,有蛟龙惊虬之势;树叶点染而成,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看似不经意,实则惨淡经营。茅屋隐现于树后,以墨笔勾出轮廓,再施以规则的点皴,极具装饰意味。画水有独特之处。


您可能还对夏圭 高士国画 古代山水画 高士 感兴趣.
也可查看更多夏圭作品

您可能在找这些

南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轴绢本107.2x59.3

南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轴绢本107.2x59.3

发布时间: 2019-07-27 10:20:58

宋 夏圭 松溪泛月图页24.7x25.2

宋 夏圭 松溪泛月图页24.7x25.2

发布时间: 2019-07-27 10:55:35

宋 夏圭 山腰楼观图页38x89

宋 夏圭 山腰楼观图页38x89

发布时间: 2019-07-27 10:50:03

上传作品 上传原创作品
南宋 夏圭(传)临流抚琴图47x49
南宋 夏圭(传)临流抚琴图47x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