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元代画家赵孟頫骑马图作品欣赏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长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頫骑马图:秋郊饮马图

元代画家赵孟頫作品《秋郊饮马图》 绢本设色 1312年作 纵23.6cm横59cm 故宫博物院藏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作于皇庆元年(1312)十一月。描绘秋景之中,一红衣奚官执竿在溪边驱马就饮的情景。尾纸柯九思跋曰:“右赵文敏公《秋郊饮马》真迹,予尝见韦偃《暮江五马图》、裴宽《小马图》与此气韵相望,岂公心慕手追有不期而得者耶?至其林木活动笔意飞舞,设色无一点俗气,高风雅韵,沾被后人多矣!”。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放牧人赶着一群马到岸边饮水的情景。放牧人身穿红色长袍,手持马鞭,转身看着正在嬉戏的两匹马。在牧人的前方有五匹马步入到河中饮水,在河岸上还有两匹马在互相追逐。整个画面树木清秀,河水平缓无波,马的造型生动,表现了自然景致的优美。

在他的这幅人马图中,似乎能够感受到画家踌躇满志的心境。图中,秋林疏树,野水长堤,穿插于坡石之间的各色树木将画面上的近景、中景、远景自然清晰地区分开来,奚官和马群疏落有秩,其走向与湖岸相一致,构图简洁却巧妙地表现出了开阔的场景,意境深远。可以看出,赵孟頫完全摆脱了唐代人马图中不设背景的局限,运用大面积的山水背景渲染画面气氛。在具体物象上,他仍旧保持了唐人红衣、虬髯的奚官形象,树木则大胆地删繁就简,以保持“古意”。小青绿设色与笔墨的结合是这件作品的又一成功之处。画面宽阔的河面借用画绢本身的颜色,只在近景处轻扫几笔,表现秋水的韵致,笔到意足。大面积的坡岸则以石绿平涂罩染,与奚官的红衣白裤形成了明快的对比,给人以秋高气爽之感。同唐人青绿设色相比,赵孟頫的小青绿是与笔墨相结合的。画中山蜀树木的皴染色不掩墨,使人可以体味其中笔墨的韵致,正如明代画家沈周评价所云:“……王孙本号松雪翁,能事错认营丘公,丹青隐墨墨隐水,其妙贵淡不贵浓……”(赵孟頫《重江叠嶂》沈周题跋)。此后,这种“以水和墨,以墨谐色,两者交融互用,不分彼此,使得水墨和丹青自唐宋以来的对立和分野不再成为画家的障碍”。这也正是赵孟頫的创造。

  

赵孟頫骑马图:人骑图

元代画家赵孟頫作品《人骑图》 纸本设色 1296年作 纵30厘米横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上有作者款识:“元贞丙申岁(1296年)作,子昂。”钤朱文印两方:“赵氏子昂”、“澄怀观道”。后隔水自题:“吾自小便爱画马,尔来得见韩干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云。子昂题”。又自识:“画固难,识画尤难。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愧唐人。世有识者,许渠具眼。大德己亥(1299年)子昂重题。”印“赵氏子昂”。引首有清乾隆皇帝书“深得稳意”4大字,并在本幅题诗,后幅有元赵孟頫等17家题记,钤明“天籁阁”等印近200方。清《石渠宝笈续编》、《穰梨馆过眼续录》著录。

是图画一着唐装之文官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描法近铁线描,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笔韵。《人骑图》是赵孟頫43岁所作,属于他早期作品,当时他对于唐人画马的领悟是“始得其意 ”,三年后,他再题时则说是“得之于天”、“不愧唐人”,可以看到,三年之间,赵孟頫对于人马画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和创造,这在他晚期的《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卷中展现得最为神采。

  

赵孟頫骑马图:调良图

元代画家赵孟頫作品《调良图》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是一个早熟而多能的画家, 其绘画渊源, 具体表现在力追晋唐和北宋风貌。其工笔重彩人物鞍马, 取唐人风范, 法度严谨, 风格古朴。白描人物则师法李公麟。《调良图》仅画一矫健的、长鬃毛的马和一奚官,毫无背景,但从奚官飘拂的衣袖、胡须及被风吹得往前倾的马的鬃毛、马尾来看,当时似乎狂风大作,已力透纸背,直往观者刮来。

  

 赵孟頫骑马图:牧马图

元代画家赵孟頫作品《牧马图》 镜芯 设色绢本

钤印:赵氏子昂(朱) 鉴藏印:普天下唯我独尊(白)

题跋:野草寒风卷雪乾,病軀斜倚玉兰干,相逢邹豆人间者,谁把行天步雪看,七十老人随园。袁枚

霜蹄汗血勒朱愤,老气曾空冀北群,此日天闲聊纵日,分明个个五花文,北平翁方纲题

钤印:枚先生(白)、子才子(朱)、翁凤纲(白)、覃溪(白)

  

赵孟頫骑马图:滚尘马图

元代画家赵孟頫作品《滚尘马图》 上海博物馆藏 (649万元,2006年7月西泠)

款识:子昂。 钤印:赵子卬氏(朱)

题跋:前世应为支遁师,兴来每爱写权奇。何妨窗内窥如马,正是全身里许时。庚辰(1760)秋日,御题。钤印:乾隆(朱)

鉴藏印:乾隆鉴赏(白)、古希天子(朱)、寿(白)、三希堂精鉴玺(朱)、宜子孙(白)、御书房鉴藏宝(朱)、八征耄念之宝(朱)、乾隆御览之宝(朱)、宝笈重编(朱)、石渠宝笈(朱)、石渠宝鉴(朱)、嘉庆御览之宝(朱)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宋亡后仕元。他是文人画家中罕见的全才,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竹石,无一不精。鞍马画虽不及他的山水画影响大,但也成就卓著。现存的赵孟頫鞍马画几乎都收藏于博物馆中,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人马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人骑图》卷、《秋郊饮马图》卷、《浴马图》卷等。赵孟俯的鞍马画特别注重线描的遒劲、形象与质感的统一,笔墨清淡,着色不多,以墨代色,敷染清淡,这类画风较多带有赵孟頫个人的特性。

展卷《滚尘马图卷》,令人想起《浴马图卷》后王穉登的题跋:“赵孟頫尝据床学马状,管夫人自牅中窥之,正见一匹马。”而据床学马,应为掌握马翻滚的动态和感受,为画史一段佳话,《滚尘马图》正是赵孟頫勤学画马的见证。赵孟頫之画马,据其《人马图卷》题“画固难,识画尤难,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媿唐人,也有识者许渠具眼。”又题:“吾自小年便爱画马,尔来得见韩干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云”。从此自述和画作来看,赵孟頫之人马画多渊源于唐代鞍马画,并得益于韩干之作良多,而且赵孟頫对自己的鞍马画是颇为自负的。《滚尘马图》卷画面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马的结构除了线条之外,主要运用渲染的方法,继承了唐代的鞍马画风,这种唐风之鞍马画从某种意义上使赵孟頫避开了直接表现蒙古人鞍马的窘境,因为蒙古为游牧民族,好马之心天然有之,鞍马画之好亦为天然,赵孟頫以唐风鞍马画取代流行于元廷之金代鞍马画传统,既是绘画“古意”观的体现,亦是作为赵宋皇族后裔和汉族知识分子文化的象征。

从赵孟頫存世鞍马画和各画上的题跋等分析,《人马图卷》标为1296年,赵孟頫43岁时所作,虽画面有唐风,但明显在马的结构处理、渲染等方面显得较为板滞,在随后的其他鞍马画中,对马的动态和结构处理得到较大的进步,《滚尘马图卷》亦是此进步的表现,这一方面是赵孟頫所提到的得韩干真迹而学到许多唐人画马之精髓,另一方面是亲自体验马的动态特征而有所感悟。所以从画面马的技法来看,此图虽无年款,但应是1296年后之作品。该作品经过清宫收藏,上有乾隆的多个鉴藏印,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七及《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七,被称为“有皇室血脉之物”。

  

 赵孟頫:自写小像

元代画家赵孟頫作品《自写小像》 设色绢本

赵孟頫的两件自画像创作于仕宦生涯的第二个阶段。一件创作于大德二年(1298),他时年45岁,著录于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另一件《自画像页》是次年(1299)创作的,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1295年,赵孟頫已经从济南任辞归故里。大德元年(1297)元政府曾任命他为太原路汾州知州,但他没有接受。大德二年正月八日,赵孟頫自画半身小像,题诗云:“致君泽物已无由,梦想田园(上水下言)水头。老子难同韩子传,齐人终胜楚人咻。濯缨久判从渔父,率带宁堪见督邮?准拟新年弃官去,百无聊赖似沙鸥。”大德三年(1299)八月,赵孟頫“改集贤直学士、行浙江等处学提举”,主管这一地区儒学,一任十年。这十年,对于赵孟頫来说是优然闲在的。他一方面避免在朝中的种种政治风险,同时在浙江等地与文人书画往来,诗酒唱和。在艺术创作上也进入了旺盛时期。可以说,大德三年这一年是赵孟頫仕宦转折的一年。也是他对于仕宦生活逐渐适应,转换心态的一年。他从政治上的失意转向亦宦亦游,虽仕犹隐的思想更为明确。这就是《自画像页》的创作背景。

《自画像页》图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的理想隐居场所,茂密的竹林清雅绝俗。主人徜徉于清溪竹林之间,带巾帽,身披鹤氅,以手持杖,步履沉稳、悠闲而缓慢。虽云小像,但刻画意不在面部刻画的似与不似,而着重于内部精神的描绘,是构想中的魏晋人风度,以冲淡平和的神态表现出清高洒脱的文人气质。这也正是赵孟頫个性的自然流露。

在创作构思上,可以与十余年前他创作的《谢幼舆丘壑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作一比较。谢幼舆即谢鲲(280—322),是东晋时期的士大夫,曾说:“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庾)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表明在庙堂与丘壑之间,他更倾向于丘壑,向往退隐山林的心迹。在创作这件作品时,赵孟頫借鉴了顾恺之的经验,将人物置于丘壑之中。而在《自画像页》中,他将自己置于竹林之中,茂密的竹林使人不禁联想到“竹林七贤”的典故,从而体会到画家追慕七贤旷达豪放、超然离俗的情怀。另外,与《谢幼舆丘壑图》一样,《自画像页》主要使用了具有“古意”的青绿设色法,竹林则用墨笔直接写就,工整古雅之中不乏秀逸潇洒,这也正是赵孟頫个人风格。从两图的相似的格调和意韵之中,不难看出,在此,赵孟頫是以谢鲲自比,表达同样的“朝隐”思想。而这一思想始终贯穿着他的仕宦生涯。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齐白石 荷虾图

齐白石 荷虾图

发布时间: 2022-11-16 11:30:28

四联建筑装饰画: 帝国大厦 A

四联建筑装饰画: 帝国大厦 A

发布时间: 2017-03-13 19:39:10

齐白石 玉簪花

齐白石 玉簪花

发布时间: 2022-11-18 13: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