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高翔山水图卷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高翔山水图卷】

  《山水图》卷,清,高翔绘,纸本,墨笔,纵26厘米,横151.3厘米。
  卷末款识:“雍正甲辰秋八月朔日写于五岳草堂。西堂山人高翔。”钤“西堂山人”白文印。“甲辰”年为雍正二年(1724年)。
  画中峰峦起伏,草木葱茏,江面开阔辽远,远处渔舟往来,忙于劳作。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幽静怡人。全图不以气势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描绘的应是画家所熟悉的江南水乡景色。画面构图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因而使人产生亲切感。高翔将写实与抒情相结合,融入对家乡山水民情的真切感受,运用疏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桃花源”。
  此图在画法上继承了元代画家黄公望、倪瓒的传统,但又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山石均以“披麻皴”画出,略作苔点,几乎不用渲染,笔法简括疏秀,墨色淡雅,写出了山水的空灵之感。树木大多双钩枝干,树叶或圈或点,墨色清润,表现出江南草木润泽的特征。对于墨法,高翔有“惜墨如金”之称,他的作品以简淡清瘦、雅逸清幽为特征,这也正是他清高孤傲之性格的写照。  高翔(1688—1753年),字凤冈,号樨堂,又署西唐,甘泉(江苏扬州)人。终身布衣。晚年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书画。能诗,擅绘山水花卉,精于写真和刻印。所作山水取法弘仁石涛,画风疏秀,自成一格。园林小景,则多从写生中来。笔墨秀雅苍润,以气韵生动取胜。与金农、罗聘等人同为“扬州画派”重要的画家。著有《西唐诗钞》。  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山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用透明的纸覆盖在样本上,以极细的笔划描摹出字的轮廓。一般用黄色油素纸,纸薄而透明,可清晰地映出底本字迹的笔道轮廓。这种将字摹出笔道轮廓的方法称双钩。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