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杜甫诗意图》册第一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二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三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四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五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六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七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八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九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十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十一开   《杜甫诗意图》册第十二开   《杜甫诗意图》册王时敏自题【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

  《杜甫诗意图》册,清,王时敏作,纸本,墨笔或设色,纵39厘米,横25.5厘米。
  此册是依据杜甫诗意,为外甥董旭咸绘制的。王时敏作画,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曾自白:“迩来画道衰谮,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西庐画跋》)无论大轴巨幛,还是扇页小品,俱要“略不失古人面目”,对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更为心折,此册亦不例外,但在笔墨技法上,不独仿黄公望,也融汇了董源、巨然、王蒙诸家,组合成自己的面貌,和其他单纯摹古的作品相比,显出难得的生动随意。
  图册十二开,每开隶书杜诗二句。其中第一开“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小青绿写夏日景色,小全景式构图,略学宋人,山崖壁立,茂树葱笼,飞瀑直泻。近景为长松翠竹,一渔人自溪中泊舟而归,负网沿山径走向山坳中隐现的两间瓦屋,一片山明水秀,景色怡人。第二开“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画暮色迷濛,新月如钩,峰峦、平湖、茂竹都被薄云雾气所笼罩。临溪草堂,柴门前二友人依依话别,意境深幽。全图纯以湿笔绘成,苍润中富清秀,诗画相应,可观,可游,可居。
  此册作于康熙乙巳年(1665年),王时敏时年74岁,体现了他较为全面的创作素养和山水画功底,与其常见作品相比,颇多变化之妙,是其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 。《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入清不仕。工隶书,善画山水,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后世称“娄东派”,与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合称“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王时敏撰,共18篇,俱为题王翬画跋。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董源(?—962年),五代时南唐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但传世寥寥。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今仅见“水墨”一路,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幽旷平和,得山水之神气,意趣天真,品格高古,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与之并称“董巨”。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今属河南省),为开元寺僧。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作矾头(石块),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青绿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相对于着色浓重的“大青绿”山水,显得更为淡雅。    与“干笔”对称。指作画时用笔含有较多水份,使画面产生滋润的效果。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