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方维仪蕉石罗汉像轴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方维仪蕉石罗汉像轴】<style>.lemma-word-new{border-bottom: 1px dashed #AD8959;color: inherit;}</style>

  蕉石罗汉像轴,清康熙元年(1662)方维仪绘,纸本,水墨,纵65厘米,横29.3厘米。
  此为闺阁画家方维仪78岁高龄时所作。图绘二罗汉坐蕉荫奇石下,芭蕉因空心在佛教中常被用来比喻身心虚幻不实,石头在文人画中象征坚贞,该图以蕉石为背景,一虚一实,富有禅意。图中线条简劲流畅而不失清秀柔和,墨色清淡,与画家温婉的女性气质相符。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宋 佚名 蕉石婴戏图 高清原图赏析

宋 佚名 蕉石婴戏图 高清原图赏析

发布时间: 2019-09-10 08:50:18

宋 刘松年 罗汉图117x55.8台北故宫

宋 刘松年 罗汉图117x55.8台北故宫

发布时间: 2019-08-11 16:57:20

清 佚名 罗汉图 绢本 高清下载

清 佚名 罗汉图 绢本 高清下载

发布时间: 2022-10-02 09:05:43

清 金廷标 罗汉图 纸本 高清下载

清 金廷标 罗汉图 纸本 高清下载

发布时间: 2021-04-11 14: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