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洪绶 品茶图 立轴 绢本 高清原作赏析

小图:↓
查看大图 查看相似
明 陈洪绶 品茶图 立轴 绢本 高清原作赏析

《品茶图轴》是明代陈洪绶的作品,绢本 设色,中国画,工笔。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古,衣纹细劲圆润。

中 文 名 品茶图轴 

作    者 陈洪绶 

时    代 明 

尺    寸 纵76cm,横53cm


作品介绍

《品茶图轴》又称《停琴啜茗图》,尺寸:纵76cm,横53cm。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古,衣纹细劲圆润。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字章侯,号老莲,又号悔迟、老迟,浙江诸暨人。陈洪绶诗文书法俱佳,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绘有多幅以茶事为题材的作品,如《品茶图》、《玉川子图》和《画隐十六观》之十二图等。


作品赏析

画中两人相对而坐,似是一主一客。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壶具,炉中炭火正炽。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为琴台,古琴已收入锦缎琴套中。此时,琴弦歇,茶正熟,两人手持茶盏,四目相视,正闻香品啜,耳边琴声犹在。此中乐趣,任凭读者遐思。读陈洪绶《品茶图》,至少能读出三点明代茶事信息来。

第一,明代茶的品饮方式流行撮泡法。明代中国茶叶制作的主流由团饼茶改为散茶,改蒸青为炒青。由此,品饮方式也从末茶烹煮或冲点改为散茶全叶沏泡。《品茶图》中茶炉上搁有一把单柄平底砂壶,炉旁又有一把紫砂壶,显然炉上的壶是煮水,炉旁的壶是泡茶,两人手上的是品茶盏。这种撮泡法一直沿袭至今。

第二,紫砂壶茶具进入了兴盛期。宜兴的紫砂陶艺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更早的东吴、西晋。但那时的紫砂陶艺与茶没有多大关系,或者只是一种取水盛水的器具。紫砂陶艺是因为产茶和饮茶的需要而兴盛。明代散茶兴起,新的撮泡法流行,泡茶的茶壶才真正出现。紫砂茶壶因其良好的实用功能,而且以俗入雅,以平出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受到了士大夫文人的喜爱,有的还参与壶的设计制作。明人诗词和绘画中就有很多咏赞或描绘紫砂茶壶的,如文徵明有句:“旋洗砂罐煮涧澌”,徐渭有句:“紫砂新罐买宜兴”。唐寅《事茗图》的茅屋中有一伏案读书之士,案上置的是紫砂提梁壶。仇英的《松溪论画图》中一只在炉上煮的也是紫砂罐。

第三,文人品茶讲究环境的选择与营造。《品茶图》为我们描绘了一方自然幽雅的茶境,它的特点是人工中见自然。那可坐的怪石和当琴台的奇石,那张大芭蕉叶和盛开的瓶插荷花,虽然都是经人工雕琢裁剪了的,但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清新的。明代文人追求茶境的文化氛围和归隐性质。徐渭在《徐文长秘集》中列出他所认为的最佳茶境为: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娱,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冯可宾在《岕茶笺》中也提出:“宜茶”的十三境:无事,佳客,吟咏,挥翰,倘佯,睡起,宿酲,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


您可能还对陈洪绶 人物工笔画 感兴趣.
也可查看更多陈洪绶作品
上传作者: 来自网络
下载原图所需点数:25
作者陈洪绶 题材人物 形式中国画 流派 色系其他色 幅式竖图 编号55489 模式RGB 格式JPG 尺寸5719 x 11550 像素 大小140.16MB 是否原创 上传时间2020-05-14 15:40:57
本站工厂店:
配好框广告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文征明《品茶图》高清国画图片
陈洪绶精品人物国画《品茶图轴》赏析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作品 上传原创作品
明 陈洪绶 品茶图 立轴 绢本 高清原作赏析
明 陈洪绶 品茶图 立轴 绢本 高清原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