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皋》,1931年,徐悲鸿,纸本设色,纵139厘米,横351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
《九方皋》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其意境真实,气息高古,令人“思接千载”;其次是其构图布局主次、虚实、开合相得益彰,人与马,掩映生姿;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此画取材于《列子》所载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说的是善于相马的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去寻觅千里马,认为“此其於马非臣之下也”。于是九方皋应秦穆公之命去寻马,三个月后归来,说找到了,但却连这匹马的雌雄、颜色都汇报有误,秦穆公不悦,伯乐却赞叹说:“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因为九方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秦穆公把马牵来一试,果然是天下难得一见的良马。
【徐悲鸿大型国画《九方皋》高清大图一】
画中人物和马匹都采用的是饱满宏大、庄严稳定的构图,笔墨上也表现出了徐悲鸿高超的技巧,其中在九方皋身上的用笔特点突出,而在骏马身上则用墨更为彰显,一张一弛,极具特色,特别是在九方皋的眼睛以及骏马的眼睛的表达上,更是传神。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
【徐悲鸿大型国画《九方皋》高清大图二】
《九方皋》描绘了相马专家九方皋看到牵来的黑色骏马时眼前一亮的内心欣喜却不动声色的神态,显得睿智而器宇轩昂;而居于画面中央的黑色骏马双目炯炯,欣然撒欢,像是适逢知遇,形神兼备,呼之欲出,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画面右边、九方皋身后的小丑根本不识马,却故作姿态,从反面衬托了九方皋和千里马。作品借鉴了中西方写实传统,构图饱满宏大,坚实稳定,虚实、开合有度,主次分明,人与马掩映生姿;造型严谨生动,尤其是九方皋与骏马眼睛的塑造,尤为传神,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 用笔纵而不乱,墨色浓而不滞,豪放中略带粗犷。大胆吸取西方学院派写实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的骨法用笔相结合,显示出较为明显的立体感和明暗对比。设色古雅质朴,意境高古,有“思接千载”之感。
《九方皋》七易其稿,据艾中信先生回忆,徐悲鸿对这幅作品比较满意,因为这幅画的寓意应了他“人须无傲气,但必具傲骨”的精神,画面中的九方皋就是一身傲骨气质。作品用意是讥讽当权者不识人才,在当时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现实意义。徐悲鸿本人曾鄙夷地指着九方皋身后的小丑说:这个人其实不懂马的好坏,却摆出那种架势,着实可笑。用他来衬托九方皋的沉着冷静,是创作所需要的。足见先生“一意孤行”的明确立场和人格。